厦门论坛
首页 > 娱乐 > 明星>20次上春晚 因一句话被索赔1亿 这位曾红极一时的春晚钉子户去哪了

20次上春晚 因一句话被索赔1亿 这位曾红极一时的春晚钉子户去哪了

这里有个三观超正的大叔,没见过你,但比谁都懂你。

2010年春晚小品《一句话的事儿》中,郭冬临的那句"一句话能成事,一句话能坏事"点醒了许多人。可谁能想到,7年后这句话会在郭冬临本人身上应验。

2017年,连续登上春晚舞台20年的他,因一句台词被起诉,被索赔一个亿,甚至被造谣至今,名声大损。

从红极一时到星光陨落,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?

1966年,郭冬临出生在安徽淮南的一个艺术家庭。父亲以说快书为生,母亲是说评书演员,家里生活虽然清贫,但也勉强过得下去。郭冬临记事起,隐隐了解到父母因为某些原因工作被叫停。

为了养家糊口,郭父不分日夜地打零工。作为一个念了半辈子书的文化人,谁也没想到他最后会干起了苦力活。尽管如此,以郭父微薄的工资还是撑不起这个家。

郭父为了能让家里孩子吃点好的,偷过罐头厂的饭菜,下场就是被开除。接着,郭父又找到一个帮人家送货的工作。

1971年冬,有一次父子俩一起去送货。那天货物太多,父子俩顾不上吃饭,忙起来就到了傍晚。寒风中,郭冬临看着对面热气腾腾的饭店,忍不住问:"爸爸,我好饿,我们有饭吃吗?"

郭父把怀里的半个大饼递给儿子,然后去向店家讨要一碗热汤。结果遭到了店家的无情拒绝。于是,5岁的郭冬临也去试了试,但还是没能要到热汤,还遭到了店家的鄙夷嫌弃。

那天发生的事情,就像刀子似地扎进了郭冬临的心里。都说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没过多久,父亲因为意外伤了腿,只能躺在床上疗养。小小年纪的郭冬临,还没尝出童年是什么滋味,就被迫成为了大人。他跟着母亲和哥哥四处卖艺,换取微薄钱粮,以此度过春夏秋冬。

如果幸运,就会赚到一笔赏钱;如果不幸,不仅讨不到赏钱,甚至连一碗能够果腹的饭都没有。正是因为有这段坎坷经历,让郭冬临养成了自强自立,坚韧不拔的性格。

1976年,变动的岁月过去了。父亲又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上班,母亲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。也是从这个时候起,郭冬临才真正走进校园学习知识。

这一年,他10岁。受父母影响,郭冬临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。高中毕业后,郭冬临打算报考艺术学校。没想到,身为艺术工作者的父母却是极力反对。

当年家里发生的事情给这对父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,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专注学术,安安稳稳度过一生。

但郭冬临一意孤行,最终还是考到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。离家前一个晚上,他对父母说:"爸妈你们放心,我一定会混出个名堂回来!"

大学期间,郭冬临不和同学出去玩也不谈恋爱,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。那段岁月是父母的阴影,又何尝不是他的。如今的好生活来之不易,他更要好好努力,以后让父母过上富足的生活。

1980年,郭冬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,又报考了北京人艺,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。话剧演员跟影视演员不同的是,所有的表演只有一次机会。在巨大的压力下,郭冬临进步神速,终于在1991年得到了一个小角色。在剧组里,大家一看到他光头又长相圆润的模样,夸赞道:你长得挺有福气。

可是,郭冬临却笑着说自己也就长得有福气。因为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爱情上,他都一直默默无闻。运气这种东西很玄妙,若真碰到了,红起来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情。没过多久,郭冬临就等到了属于他的机会。

1995年,王承友写了一个名为《有事您说话》的剧本。文章描写的是一个市井人物,热心肠、爱吹牛,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普通人形象。

这个剧本他前后打磨了四年,完成后,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郭冬临。当时郭冬临围着一个红头巾,扛着一卷铺盖,刚登台就赢来满堂彩。凭借着这个角色,郭东临一夜爆红,成为当时的春晚红人。之后的多年里,郭冬临频繁地更换搭档,但大家都只记住了他一人。

2005年,郭冬临在排练小品《男子汉大丈夫》的时候,和牛莉成为了搭档。两人都是大大方方的性格,平日戏外就爱开玩笑,台上自然是默契十足。这种自然的表演反应,让很多观众都误以为两人是夫妻。可是没人知道,年近40的他仍是孑然一身。

那段时间,郭冬临有个"爱老婆怕老婆"的好男人人设,这无疑又增加了他的观众缘。一次,他出门坐车,司机师傅认出他是郭冬临,摆摆手说不收你钱。原因很简单,老百姓喜欢他演的小品,也喜欢他这个人。这让郭冬临感动不已,更是暗暗下定决心,以后要多出演一些小人物。

能够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共鸣,那就是他从事这个行业的意义和价值。从1993年到2016年间,郭冬临一共上了20次春晚,观众也早已习惯了他的存在。大概连郭冬临也无法预料,他的春晚神话会因为一句话化为乌有。

那是2017年。郭冬临在北京台上表演小品《取钱》,主要讲的是防范诈骗。一位老太太受人蒙蔽,准备将30万存款打给一个叫张翠花的骗子,郭冬临扮演的是一位好心劝阻老太太的路人。

本是一段既能提高防骗意识、又能博得大众一笑的佳话,却闹出了幺蛾子。因为节目中与老太太通电话的那位骗子,讲的是河南话。就因这句连脸都没露的配角讲出的台词,大批观众怒了。

网友把苗头对准了郭冬临,直接将他送上了风口浪尖。无数人指责他公然地域黑,骂声不断。甚至有律师将郭冬临告上了法庭,要求郭冬临赔偿每位河南人1元精神损失费。按照当时河南省人口来算,也就是1亿元。

得知此事的郭冬临,不亚于天崩地裂。他只是一个演员,剧本的安排不是他能左右的,况且那句台词也不属于他。但没想到会因此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祸事,多年的付出,难道就要因为这句话消失了吗?

眼看事态越来越严重,小品的编剧出来道歉,称自己的家乡挨着河南,写下这个台词的初衷是为了增加笑点,绝对没有地域黑的意思。

郭冬临也公开发文,表明自己从未歧视过河南人,这只是小品里别人的一句台词。

虽然法律以"那只是演戏而已"而拒绝了那位律师"赔偿1亿"的要求,但是还是有很多观众不买账,并且谣言俞传俞烈。

传着传着成了郭冬临亲口说出"十个河南人九个骗" ...眼看越描越黑,无可奈何之下,郭冬临只能退出了春晚舞台。

这件事让郭冬临大受打击,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待在老家安徽,几乎没有在公众面前露过面。直到2019年,春晚导演给郭冬临打电话,邀约他再次上春晚。郭冬临热爱这个舞台,更怀念那些喜欢过他的观众。沉思良久,他答应了导演。可遗憾的是,上台效果平平,很多观众依然不买账,只要看见他就提当年的事情。

这几年,郭冬临干脆转战短视频,当起了"老年网红"。令郭冬临感到意外的是,短视频上有很多人喜欢他,他们都还记得当年他在春晚舞台上带来的欢笑。这让郭冬临心里涌进了阵阵暖意。

可时不时还是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。有一次他终于忍无可忍,在评论区里把当年的事情经过又讲了一遍。

最关键的两条:1、本人从未说过"地域黑"的话;2、至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受到所谓的封杀。

虽然都是文字叙述,但也能让人感到他的无奈和愤怒。

他本是不想回复的,但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舆论的可怕,如果不出来申明,事态可能又会朝着无法预料和控制的方向奔去。

虽然时隔多年,很多人不再纠结他是否有过地域黑,但那件事给他带来的影响,却再也挥之不去。

如今,57岁的他实现了年少时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梦想,但至今仍未遇到良人,未婚无子,常年一个人生活。

2023年春晚前夕,他感触颇深,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"所谓的节日,就是让快乐的人更快乐,让孤独的人更孤独。"

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全都奉献给了"舞台",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那份孤独感只有自己知道。

或许,人生就是这样,在起起落落中看开,在跌跌撞撞里成长。只要你无愧于心,无愧于人,就不必惶恐也不必沮丧,因为生活是自己的,不是活给别人看的。

    本文来源: http://m.xmbbs.cn/article/66536.html
    上一篇: 《他从火光中走来》首播口碑如何 播6集冲上飙升榜第一 这把黄景瑜稳赢了
    下一篇: 汪小菲甘肃农村开拖拉机 晒得通红笑开花 身旁美女撞脸张颖颖

    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