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论坛
首页 > 生活 > 百态>11名211大学学生被取消入学资格 为何放弃 或许考研只是个备胎

11名211大学学生被取消入学资格 为何放弃 或许考研只是个备胎

暨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拟注销80多名内招本科入学资格新生名单,这些新生或未报到或申请放弃入学。

图片

从专业分布来看,涵盖了工商管理、旅游管理、酒店管理、包装工程、生物技术、翻译、市场营销等多种专业;从校区来看,深圳校区和番禺校区未报到新生较多,石牌校区和珠海校区较少。

其中中外合作办学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有10名新生未到校。此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网友们观点不一,有的人觉得很气人,211工程大学都不读。也有的网友觉得很正常,但大多对这种现象持否定态度。

一、新生放弃入学的可能原因分析

(一)个人规划与发展因素

1、升学规划变更

部分学生可能在高考后又有了新的升学计划。例如,一些学生可能原本想通过高考进入国内高校,但之后又收到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,并且认为国外的教育资源或学习环境更符合自己的需求,于是选择放弃暨南大学的入学资格。

2、专业兴趣转移

对于某些学生来说,在报考时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,被调剂到不感兴趣的专业后,经过进一步思考,决定放弃入学重新选择。像工商管理、旅游管理等专业,在实际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上可能与学生报考前的想象存在差距。

图片

(二)外部环境因素

1、家庭因素

家庭的经济状况、地理位置等因素可能影响学生的入学决策。例如,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学费相对较高,一些家庭可能在入学前出现经济困难无法承担,或者家庭希望学生在本地就读,从而导致学生放弃到暨南大学的校区就读。

2、就业市场影响

当前就业市场对不同专业的需求情况也会影响学生的选择。如果学生认为某些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,或者就业前景不明朗,如包装工程等专业,可能会促使他们放弃入学资格,寻求其他可能在就业上更具优势的选择。

图片

二、社会关注与网友反应背后的深层次思考

(一)关于 "浪费名额和资源" 的观点

1、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

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,高校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,每一个名额都代表着一定的教育资源投入,包括师资、教学设施、科研设备等。这些新生放弃入学资格,就意味着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浪费,剥夺了其他可能渴望进入暨南大学学习的学生的机会。

2、教育资源的公共属性

高等教育资源具有公共属性,部分由国家财政支持。当学生随意放弃入学资格时,这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尊重和低效利用。这也反映出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管理过程中,缺乏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,以确保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。

图片

(二)关于 "有更好选择可以放弃" 观点的争议

1、契约精神的缺失

虽然从个人自由选择的角度看,学生似乎有权选择更好的发展路径。但从高校招生的角度来看,这是一种契约关系的违背。学生接受了高校的录取,就相当于达成了一种入学的契约,随意放弃入学反映出契约精神的淡薄。

2、社会诚信体系的影响

这种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约束,会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产生不良影响。在高等教育领域,诚信是至关重要的,它关系到招生的公平性、高校的声誉以及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。如果弃学现象愈演愈烈,将会破坏高校招生秩序,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公信力。

图片

四、应对策略探讨

(一)高校层面

1、加强招生宣传与专业解读

高校在招生宣传过程中,应更加全面深入地介绍学校的各个专业,包括课程设置、就业方向、发展前景等。

例如,对于包装工程专业,可以详细介绍该专业在现代物流、智能包装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潜力,让学生在报考前对专业有更准确的了解,减少因专业误解而放弃入学的情况。

2、优化招生政策与入学管理

制定更加灵活的招生政策,如提供更多的专业调剂选择机会,或者在入学后设置专业转换的合理机制。同时,加强对新生入学的管理,提前与新生进行沟通,了解他们的入学意愿,对于可能放弃入学的学生及时进行引导和劝解。

3、建立诚信档案与约束机制

为被录取的学生建立诚信档案,对于无故放弃入学资格的学生记录在案。在未来的招生过程中,可以对这些有不良记录的学生进行一定的限制,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他诚信记录良好的学生,或者在报考该校研究生等后续教育环节中给予一定的限制。

图片

(二)社会层面

1、加强诚信教育

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,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,将诚信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。通过课堂教学、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,让学生明白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,培养他们遵守契约、履行承诺的良好习惯。

图片

2、完善社会舆论引导

社会舆论应积极引导正确的价值观,对于这种弃学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批评。同时,也要关注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困惑,推动高校和社会共同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,营造一个健康、公平、有序的教育环境。

暨南大学本科新生放弃入学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教育现象,它涉及到学生个人、高校、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。原因分析,的确令人气愤。

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、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,通过加强教育、完善政策、强化诚信等多种手段,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,维护招生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,构建健康和谐的高等教育生态。

    本文来源: http://m.xmbbs.cn/article/74228.html
    上一篇: 店大欺客 女子就餐吃到牙齿 店家称是牛的牙 监管介入
    下一篇: 男子急需用钱去银行取10万现金被拒 建行回应

    精彩推荐